末劫年 仁義道德衰敗 白陽天 三曹普度時代

白陽舵主 南海古佛 開示慈語 

  • 不爭名、不爭利、滅貪欲
  • 天地中反常的銳氣、暴戾之氣

    賢士們是否有認真的聽課?(有)聽了幾分?了幾分?

 

  行道修道 不求解脫 解脫自得

  戒殺放生 不求福壽 福壽自有

  消業解孽 不求禍遠 禍殃自遠

  行功了愿 不求安康 安康自留

 

    吾 乃

 白陽舵主 南海古佛是也 今日領奉了
之懿旨 降入佛軒 隱身早已參叩
慈顏 再問賢士們 新春裡否皆如意順遂

 

  賢士是否覺得疲累?精神好否?可有精神聽吾佛慈悲?(恭請古佛慈悲)

  賢士們現在所生存的時代是所謂「光明的時代」,也算是「黑暗的時代」,因為現在的時代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好的時代,不僅科技相當的昌明,也有豐盛的物資與便利的生活,所現在的時代稱為「最光明的時代」。

  但是,也由於科技發達,造成地球上環境的污染,以及生態快速的破壞;甚至有很多人利用、藉由科技的發達,犯下了許多的罪過錯,造業、造因果,導致社會的治安愈來愈敗壞,世界各地的亂象愈來愈多。現今的科技發達了,但是人心愈來愈不古、愈來愈邪惡、愈來愈不善,所以現在的時代也稱為「最黑暗的時代」。
  要讓科技發達到最顛峰,要讓科技真正的利益到整個世界、國家、社會、人民,必須結合道德,以道德為框架,才能讓科技真正到達最高峰,也才能真正的利益到整個世界、國家、社會以及人民,讓世界、國家、社會愈來愈安定,人民愈來愈和樂,到達所謂「真正好的狀態」。
  然而,現在時代科技雖然發達了,但是人的仁義道德卻淪喪了,世間仁義道德淪喪,是世界混亂、亂象不斷產生的主要原因。縱然科技再怎麼發達,也無法挽化世界各地的亂象、災劫、災難以及戰爭的發生,唯有復古道德,也就是恢復道德、倫理、仁義,才能真正改善世界的亂象、戰爭、災劫、災難。

  人世間的仁義道德為何會淪喪?因為人世間的眾生皆好爭名、好爭利、好貪欲,此名、利、欲三者,是眾生生活中的三大洪流。
  在累劫累世之中,眾生在此名、利、欲三大洪流中,不知造下多少的罪業因果,而眾生的良知良能也被此三大洪流深深的埋沒了。
  因此,要復古道德、仁義、倫理,就必須要人人不爭名、不爭利、滅貪欲,對於名、利、欲三者要無所作為。

不爭名

  要做到「不爭名」,必須先做到「不好名」,因為好名是爭奪之端。而要做到不好名,必須做到「虛其心」,人心不虛則欲多。

 「虛其心」就是要去除奢華,去除貪、嗔、痴、愛之私欲,斷除妄想、思慮之雜念;並且要做到不自以為是,不自大、不自誇,心中空空蕩蕩(形容寬廣而無所有),自然無所求。

  要做到不好名,還必須要「實其腹」。當賢士們在去除奢華,去除貪、嗔、痴、愛之私欲,斷除妄想、思慮之雜念,以及學習如何不自以為是、不自誇的同時,還要懂得「實其腹」。

 「實其腹」就是要多吸收真理、道理、道學來補充自己的不足,充實自己的心靈,提昇心靈的層次;並且懂得修身養性、培修內德,擴充自己的肚量(度量),讓自己的心返歸質樸,「質樸」就是讓自己的心能恢復本質,回復純樸之心。
  賢士們的本心、本質是什麼?(佛心、天性)對!就是要恢復自己的佛心、佛性。然而,要提昇自己的內德、德性,必須要先擴充自己的肚量,此話如何說?
  古人云;「德隨量進,量由識長。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識。」意思是說:人的德性是由肚量而增長,也就是―人的肚量增進了,自然德性就跟著增進;而人的肚量要增長,又是隨著人的見地、知識,還有所了解、明白的道理、真理當中而增進。

不爭利

  要做到「不爭利」,必須先弱其志,所謂「弱其志」就是要看輕自身之利益,因為「重利」乃為盜之始,所以要不爭利者,必須要先弱其志。

  而所謂「看輕自身之利益」並非是要賢士們不上班、不工作、不賺錢,做個懶惰之人,而是要賢士們將利益看淡薄,將自身之欲望看淡。
  再來,就是要做到不驕、不傲、不固執己見、不居功,寧居人下,不居人上。能夠寧居人下之者,必定不居功;能夠不居功之者,必定不會與他人爭奪利益。

  古人云:「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故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處缺不處完。」

 「器」是古時候裝水的一種容器,這種容器一旦裝滿了水,就會自動傾倒,這容器中的水就會覆灑於地。因此,古代君王經常將器置於身旁,以此來警惕、提醒自己,不可驕傲自滿。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在器未裝滿水之前,在撲滿未存滿錢之前,它才能保全自身的完整。所以,有才德的君子,他的心胸坦蕩光明,時常留有空間,時常自覺自身尚有不足之處,而讓自己有不斷可以精進學習、進步的機會,不會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了而失去可以進步、學習的機會。總而言之,學道就是要謙虛,莫要自滿。
 再來,不爭利還要做到強其骨。「強其骨」就是要有骨氣,面對再苦的環境也絕對不輕易向利益屈服,反而能夠更自立自強、不懦弱,不以不正當、不道德的方式來獲取利益或錢財;不喪失道德、不喪失自己的良知良能而來盜取利益。
  雖然以道德、正當的手段來獲取利益、錢財比較慢,也比較困難、不容易,但至少你不是以傷害他人,或是奪取他人之性命而獲取錢財、利益,這樣也會比較心安理得。  

  有道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賢士若是慣以不正當、不道德的手段、方式來奪取利益、錢財,對你自身是不好的!而且,此禍殃更會波及到你後代的子子孫孫,讓你後代的子孫平白無故遭受到他人的詐欺、騙取錢財,或是平白無故遭受破產之命運,或平白無故遭到他人佔據財產……
  雖然以不正當的手段、不道德的方式來獲取利益、錢財,短時間內能讓自己致富,也能讓自己很快的享受到榮華富貴,或許能讓你享盡一生榮華富貴,但是卻富不過三代。
  在因果律當中,人們若是貪取不義之財,也是要償還的。
  或許你今世貪取,今世就必須受報償還。
  也或許百年之後,你的靈性轉為牛、馬等動物來償還。

  也許是你後代子孫來受報償還。

  或等到來世你還有人身的時候才償還……

  總之,不論何時受報、何地償還,這筆錢債還是必須得償還。

  或許有些人今世已經貪取了不義之財,或有些人今世平白無故受到他人欺騙錢財、遭受到破產的命運……都可以運用白陽期上天所開赦的法門
  以功德迴嚮的方式來幫助自己,讓自己所貪取來的不義之財有個管道可以先償還,也讓自己累世欠人家的錢債能有個管道來償還。

  賢士要知道―
  因果是互動的,你累世造下了惡因,必定就要償受惡果;累世造下了善因,就能承受到善果。
  賢士若想不要讓自身償受到惡果報,今世就不要造惡因,自然這個惡果就不會降臨在爾身。

減貪欲

  貪欲不滅則亂,人之貪欲不滅是為亂之源!要滅貪欲,根本的方法有二―一是無知,二是無欲。

 「無知」就是要去除假聰明,去除人心之機巧、心機、人心、詭謀。

 「無欲」就是要減少、去除自身之貪欲、欲望。
  人之欲望去除,心則靜;人心無欲,則無有七情六欲、妄想之牽纏,心自靜、自清,自然無為。
  而人要去除欲望,就是要修除自身不良之嗜好,去除自心不正之欲念。人之不良嗜好能修除、修正,人不該有的、多餘的欲望能去除,心就能常處於正覺,「正覺」就是道心、佛心,人的心能常顯現出道心、佛心,自然對名、利、欲三者就能淡薄處之。
  人們對名、利、欲能淡薄處之,自然就不會爭名、爭利、貪欲。

  人能不爭名、不爭利、不貪欲,自然身心就不會去造罪業、造因果。

  人能不造罪業、造因果,並懂得修善、行善、向善,自然就能產生出一股善氣、道氣,若是這股善氣、道氣夠強,就能挫敗天地間反常的銳氣,還能化天地間的暴戾之氣為祥和。
  賢士可知曉―
  天地中反常的銳氣、暴戾之氣是從何而來?
  天地中的善氣、道氣又是從何而產生的?
  天地中反常的銳氣、暴戾之氣是由居住於天地中的人而產生,因為人的心念不正、心態偏邪,加上不正、不善、造業、造因果的行為,以及累劫累世不斷殺害生命,所謂「殺害生命」指的不只是動物,所以天地間的銳氣、暴戾之氣是居於天地中的人所積聚而來。

  天地反常的銳氣、暴戾之氣,是屬於天地間不正之氣,是逆著天地五行之氣而運行,因此天地中反常的銳氣、暴戾之氣若是積聚得太多,則會為天地帶來巨大的災劫、災難,或是帶來異常、反常的現象,例如:讓天地當中的日月水火風、四時、八節、六氣不調,無法正常的運作。
  天地中的日月水火風、四時、八節、六氣若不調,無法正常運行,就會為天地帶來反常的現象,例如:
  白天像黑夜一般,黑夜像白天一般。
  或冬天如夏天一般,夏天如冬天一般。
  或冬天極為酷寒,夏天極為炎熱,讓生長、生存於天地中的動物、植物、人類受不了酷熱或嚴寒的天氣,而無法生長或生存。

  或終年雨不斷,造成水患。

  或終年滴雨未下,造成乾早。

  或有奇怪的風災、怪風,它能將沙子、石頭吹起而攻擊人類等等的反常異象。

  這些現象現在都有,人類若不改善殺生造業、造因果的情況,這些現象恐怕會愈來愈頻繁,甚至愈來愈強烈。

  為何天地反常之銳氣、暴戾之氣會帶來天地間反常、異常的現象?因為這股反常的銳氣、暴戾之氣是逆著天地五行之正氣而行,且具有殺傷力,所以有肅殺萬物的能力。
  若要改善天地間反常、異常的現象,必須要增強天地間的善氣、道氣,如何增強天地間的善氣、道氣?必須人人懂得順道、順天命、順天時而行;並且懂得行善、修善、向善,行道、修道、向道而行;還要懂得消冤解孽、戒殺放生、行功了愿、建立功德。
  賢士懂得順道、順天命、順天時而行,就懂得如何消冤解孽、如何建立功德。消冤解孽可以了卻你們個人累世、今世所造下的因果業力,也就是清開你們回天的拖累;而建立功德、行功了愿,則是為你們自己回天鋪路。

  賢士懂得戒殺放生,口不食眾生肉,就能不與四生眾生再結下惡因果。再者,懂得不殺生、不吃食動物肉,也能減少眾生在被宰殺時所散發出來的怨恨之氣。

  賢士們懂得行善、修善、向善,懂得行道、修道、向道,自然而然就會懂得修養自身的身與心,不會讓身與心再去造下罪業、因果,心念也會比較純正、不思惡。
  這些種種就足以減少天地間反常的銳氣、暴戾之氣產生,天地間的銳氣、暴戾之氣若能減少,天地間的道氣、善氣就會增強。

  賢士們是居於這天地間的人,是為三才之一,仰賴著天地而生存,因此你們的心念善惡、行為善惡都會直接影響到天地間的變化。
  所以,賢士們要了解眾生今世所遭受的禍福,以及你們自身善惡報的禍福並非是平白無故得來,都是由你們自己所造!一定是你們累世或今世有造下了某種惡因,或是有造下了某種善因,自身才會去承受某種惡報或善報,上天或是任何人並無法將此禍福無端的加諸在你身上。

  就像有些賢士今世受到病磨之苦,磨得很辛苦,或今世無端受到一些意外等等,賢士莫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多多懺悔、多消業。

  希望賢士們今後能多多支持、護持三曹法會的設立,以及三曹聖事的推辦,而三曹法會、三曹聖事的推辦,對於人有什麼幫助?
  能幫助眾生心靈的淨化。
  能讓眾生棄惡向善。
  能增強天地間的道氣、善氣,轉化天地間反常的銳氣、戾氣。
  有助於社會更加和樂,國家更加安定,世界更加和平。

  賢士們希望世界、國家、社會,甚至自身及自己的兒孫都能愈來愈好,就是要多支持三曹法會以及三曹普度的聖事,還要自己親身多來參與三曹普度聖事的推辦。
  何謂「大愛」?將他人的兒女當成自己的兒女一樣對待,將他人的父母當作自己的父母一樣侍奉、對待,就是大愛嗎?這只是大愛的一小部分,真正的大愛就是來參與、參辦三曹普度之聖事,救渡三界有形、無形的眾生,甚至救渡他人之親屬、祖先。

  所謂「救渡」不是只幫助到他有形這一世的色身而已,而是能幫助他的靈性超脫、超出三界五行之外,永遠不再受六道輪迴之苦痛,這才是真正的大愛。
  賢士們可有做到真正的大愛?還是心中尚有區分?賢士心中還有區分眾生,甚至區分三曹之眾生?天時相當緊急,世界各地災劫、災難不斷竄起,此時普度三曹莫要分你我,救靈、救眾生為要,賢士們若有分別之心,如何稱得上是慈悲?剛才點傳賢士有說到「眾靈平等」,賢士們的心是否有真正平等的對待萬靈?
  希望日後賢士們能更投入於三曹聖業,爾等之緣人、親人、祖先還等著沾爾等的光。賢士今日能踏入三曹法會的聖堂,此緣分非一般,上天已在暗中安排好,希望賢士能再繼續往前踏進,莫要辜負上天的一番苦心成全。

  請看道歌,這是一首臺語歌,唸一遍。

 

  歲月如飛 富貴如煙

  人生在世短 青春去難回

  春天已過 到秋日災難多

  修善培德累積功德避災厄

  人良知滅 天性已迷
  道德拋天邊 仁義兩不齊
  造業加倍 引來了冤業跟
  萬貫家財也難將性命買回
 
我後悔 求上天撥轉阮一切
  我懺悔 認真功德做了業債
  好額散赤免怨嗟 好壞高低因果變
  心寬寬惡念洗 蓮花心中現
  心寬寬智慧心充滿配聖賢

  心寬寬依正理為念悟真諦

  榮華富貴攏是假 煩惱自找加舉枷

  心寬寬煩惱轉菩提 啊

  調寄:月彎彎

  語寄:心寬寬煩惱轉菩提(臺語)

 

  是否有賢士會唱?(*講師帶唱)

  賢士唱得很好。(古佛慈悲賜供果)坐在中間唱得很大聲的賢士,要不要供果?助道有功。

  另外一首道歌。(班員帶唱)

 

  笙歌夢人人喜迎夢醒空餘恨

  功名爭勞碌一生業債增幾本

  滾滾紅塵 興衰幾經

  死生一遍又一遍的沉淪
  寒秋凜風聲鶴唳蕭蕭北風勁

  天時緊天道明燈苦海綻光明

  難以再等 業力逼身

  喜雨久等久旱逢甘霖潤塵

 劫紛紛 末秋裡因果騰

  世人心 一天天變陰沉

  良知心已焚 盤踞貪嗔癡深
  千年顛僅留下業隨身
  災紛紛 水火風三災增
  怎安穩 可無憂渡人生
  找尋出苦門 直登避難雲城
  宿命落地不生是重生(白陽天修道奔盼永生)
  聽天命帶來喜訊豐澤蔭萬靈
  天人慶枯木逢春苦難終止盡
  是非莫論 寵辱莫爭
  捫心自問 你是否盡本分
  修道人修為精深凡事皆容忍
  要相信天地眼睜時至公道伸

  恩怨愛恨 心底拔根

  真理實跟天命秉素位行深

     調寄:煙花易冷

     語寄:白陽天盼永生

 

  因為時間的關係,吾佛無法將供果一一送至賢士們手中,待會兒畢班時,每位賢士都拿一顆平安果。天色已晚了,接下來還有一堂課,希望賢士靜心、認真的聆聽這堂課,聽完課之後認真的表愿,表愿之後,認真的了愿。
  吾佛辭叩 
駕。今日天氣較為寒冷,回家之時要多加件衣物,賢士們多保重,古佛乘青龍回理天繳旨,賢士珍重。                       卍 (精撰310期 民國103年2月16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仙佛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咨樺 的頭像
    咨樺

    咨樺的部落格

    咨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